“Eric,今天叫你来我要说两点。第一、中期报告做得非常出色,相信客户也不会有什么异议,但是,千万不要因为中期报告过关就松了一口气。第二、从今天起,你要带着你们部门除郭状外的所有员工继续去约访,虽然访问是一个很低端的工作,但是却是我们做研究的基石。我们的时间不多,我也知道现在约访的困难,这样,到周五下午,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进展。”
“恩,好。”
“最后说一句:在未来这一个月里,我肯定不会给你再安排其它的工作,但是,你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好啊!呵呵!”
从骆三郎的办公室里出来以后,肖开元有点纠结:骆三郎可能真的要去自己开公司了,但是,又为什么还让自己继续掌控这个项目呢?骆三郎确实是赏识并信任自己,可为什么却对类似的事儿只字不提?
纠结归纠结,但工作还得继续做。肖开元又把除了郭状以外所有的人都带到了访问部,开始干活儿了:“现在看来,对主要竞争对手和军事领域用户进行正常的约访已经很难有效果,我们现在就要发动自己身边的资源联系受访对象。到周五下午,希望有个好的结果。”
肖开元这是真急了,用上了“最多通过六个人,就可以认识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甚至包括美国总统”这个所谓的“六圈法则”。这个法则应用在职场中,可能也就是个“四圈法则”,通过四个人,基本上就可以找到该找的人了。但通常无法运用到四圈,亲近的朋友可以用到两圈或者三圈,普通的朋友或许也只能用到一圈。
这方法是个人就懂,但是却没几个人应用到工作中,因为这需要动用自己身边太多的人脉资源。肖开元是真拼了,不但自己拼了,而且还带领着手下一起拼。他不怎么考虑这个方法如果再行不通这项目该如何收场,他只考虑如何把眼前的工作做好。
众人又开始抄起电话忙了起来。这一天下来,李月打的电话数量依然最多,几乎是其它几个人的总和,但是李月认识的人相对来说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都一般,效果似乎并不是十分明显。冯然虽然电话打的不多,但是跟每个朋友都耐心详细的说这件事儿,虽然一天之内还没有明显的效果,但是还是有些好消息传来。张青像是个没头的苍蝇一样,拿起电话就打,跟朋友打着打着电话就聊起了家常。何华华一整天也就是打了不到10个电话,边打边抱怨。
“本周六还有一场座谈会,你来主持吧,今天打完电话,明天你就留在办公室准备吧。”肖开元看出来了,何华华这样的肯定是成事不足,而且还会动摇军心,干脆,让她回去吧。
“好啊!不过,Eric,我们这么打电话可能会有效果吗?茫茫人海中去想办法联系竞争对手公司的那有限的几个负责人,可能会找到吗?别说只有这么短的时间,就算是半年,也未必能找到啊!”
“呵呵,找了才知道能不能找到啊!如果我们连找都不找,那怎么知道是否能找到呢?”肖开元的脾气真是不错,面对何华华这样的员工,居然还能笑得出来。
“呵呵。”何华华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学会了Ada那标签式的冷笑。
在访问部打电话这整整一天的时间里,肖开元发现潘东子手下那“洋瘪三”来了这边好几次,但每次都是找张青说话而不是找何华华说话。显然这“洋瘪三”喜欢和自己年龄接近而且明显更“辣”的张青,而不是喜欢何华华。看得出来,何华华心里有气,又不淡定了。但肖开元真是希望这“洋瘪三”能成功的泡上张青,这样张青就不会再来纠缠自己了。
晚上下班前,大家汇报了一下。果然不出肖开元所料,有效果的就是冯然和李月。冯然通过同学约上了一个明天访问,李月约上了两个,一个是明天访问,另一个是后天访问,但李月约上的这两个,显然级别都不够,只能是凑合事儿。不过,这“六圈法则”显然还是多少有点效果。不过,军事应用领域依然没有任何进展。
Ada下班前还给肖开元发短信:今天晚上我回家,周末再去你家。还有,你那竞争对手的访问做得怎么样了?
Ada还是把爱情放在了第一位,把工作放在第二位。肖开元挺欣慰,回了条:好的,周末等你。我在努力约访呢,今天效果还可以。
周四一整天,除了冯然和李月各出去做了一个访问以外,肖开元这边儿基本没什么进展。可冯然和李月的访问做得效果也不够好。因为虽然冯然的访问对象级别足够了,但是不愿意说出本公司的一些重要的市场计划,而李月的访问对象显然级别都还不够,虽然在尽力回答李月的问题,但是他们对于一些公司的决策还是知之甚少。
做竞争对手的访问就这样,经常是即使找对了人,人家也不愿意说更多自己公司的信息。
到了现在,十几家竞争对手仅仅做成功了3、4家。
更大的噩耗在周五上午传来,肖开元接到了Ada的电话。
“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