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人,的确是不太好招揽啊!
而邓稷的那位同乡邓芝,书信已经派人送过去,至今仍没有回复。
邓芝能不能过来?尚在两可。
说句心里话,曹朋对对邓芝过来帮忙,也不是特别有信心,只好把精力都放在了濮阳闿身上。
时间过的飞快,一眨眼间,曹操起兵了!
与此同时,朝廷的任命也送抵曹府,任邓稷为海西令。
就如同郭嘉所说的那样,满宠那边没有为难邓稷。相反,在得知邓稷要去海西的时候,满宠还很高兴。与曹操派去的使者,说了许多邓稷的好话。曹操也因此,最终下定了决心。
曹汲,已经在河一工坊上任。
家中只剩下张氏母女,还有刚满月的小邓艾。
邓巨业夫妇,留在许都曹府之中。本来,曹楠是想要跟随邓稷一同去海西县。可考虑到她刚分娩,小邓艾又小,离不开娘亲,所以被邓稷拒绝。除此之外,曹府里还剩下十个婢女,以及十名家将。周仓、夏侯兰带着十名土复山的好汉,随同邓稷一同前往海西县赴任……
曹朋也随着邓稷一同前往。
虽然邓稷本意,是希望曹朋留在许都,设法拜入一位名师门下。
可曹朋却坚决不同意。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我随姐夫一起去海西,可以增添更多的见识。《诗》《论》我已经可以通读下来,如今正在读《尚书》。如果我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求教姐夫,也可以求教濮阳先生,他定会教我。”
曹朋说罢,还向濮阳闿看去。
濮阳闿面色沉冷,一副冷冰冰的表情。
不过,从他那一闪即逝的眸光中,曹朋读出了一丝赞赏。
“如果小公子问我,我知无不言。”
邓稷这段时间,也一直和濮阳闿接触。
濮阳闿看上去冷冰冰的,性子也很古怪。但说起学问,他的学问可是要比邓稷,更加扎实。
毕竟是教过书的人,对传统的《诗》《论》理解,远非邓稷可以比拟。
如果濮阳闿愿意教曹朋,邓稷也没有意见。但邓稷也有一个底线:曹朋不能拜濮阳闿为师。
为什么呢?
说到底,还是濮阳闿的名声不好。
阿福这么聪明,将来一定要拜一位大人物为师才行!
邓稷是吃够了没有名师的苦处。早年他修刑名,如果能有一位名师的话,也不至于混的凄惨。
曹朋倒是明白邓稷的想法,而他心中,其实早就有了一个人选。
但是,他不知道那个人,是否愿意收他……
迎着黎明的曙光,曹朋一行人踏上了东行的路途。邓稷乘坐一辆马车,濮阳闿也有一辆马车。车上除了一些行礼之外,更多的则是一摞摞书简和卷宗。荀彧转交过来的那些公文,邓稷尽量带走。他对海西的了解还不是很多,所以趁着赶路的时候,也可以多了解一些情况。
郭嘉说,海西很复杂。
荀彧叫他过去接受任命的时候,也说海西一地,盘根交错。
尚书荀攸则让人来告诉邓稷:“海西扼三郡交界,一定要与当地缙绅搞好关系,特别是广陵陈氏。”
诸如此类的善意提醒有不少,甚至连曹真也偷偷告诉曹朋:“到了海西,最好能拜会卫弥。”
言下之意,就是告诉曹朋,海西那边,真的很危险!
但具体怎么危险?
曹真也说不上来……
“阿福,那老东西,可真会拿捏。”
周仓和夏侯兰带着人在前面开路,曹朋与王买邓范三人,在后面押车。
王买催马,与曹朋并辔,低声嘀咕道,目光则落在了第二辆马车上。那车里,坐的正是濮阳闿。
“虎头哥,休得牢骚!”
曹朋一蹙眉,斥责说:“伯宁先生却有才学,而且见识广博。咱们以后,要对他多有尊重才行。你要是再唠叨的话,就回许都去。我和五哥去就足够了……”
王买一咧嘴,连连拱手。
“我这不是……好吧好吧,我以后再也不发牢骚了!你可千万别让我回去。”
小八义之中,和曹朋感情最深,关系最好的,就是王买。他也不想斥责王买,只是如今自己这些人,人单势孤。曹朋虽说是穿越众,乱七八糟的东西知道一些,可要说治理地方,他还真没有把握。濮阳闿,无疑是邓稷目前最可靠的帮手。曹朋可不希望,和他的关系太僵。
王买不牢骚了,邓范自然也不会说什么怪话。
三人一边跟着马车,一边低声交谈。
“前日三哥还喊着也要过去……唉,在许都呆了这么久,一下子分开了,确是有一些不舍。”
“是不舍三哥,还是不舍许都繁华?”
“当然是三哥他们……许都再繁华,与我有何干系?我整日练武,也没甚功夫在许都戏耍。”
曹朋笑道:“难道你真的留念许都?”
邓范突然说:“我想我爹,还有我娘……”
长这么大,邓范还没有离开过父母。这次一去海西,和许都远隔千里,难免会生出思乡之情。这才刚走出许都的城门,邓范就开始发作了!也幸亏他是和曹朋等人一起走,如果是孤身上路,说不定这会儿已经开始流泪。曹朋没有笑话邓范,王买同样也露出几分牵挂之色。
“我也想我爹……他今天随主公出征,不晓得……”
印象里,曹操征伐袁术,最终是胜了!
但好像是赢得没那么轻松,不过也没有损失太严重。
“虎头哥,你莫担心……王伯伯是虎贲军,职责宿卫中军,又不是冲锋陷阵,你担心什么?”
“可宛城之战,典中郎不也是宿卫中军吗?”
王买一句话,差点把曹朋给噎死。
是啊,典韦当时的确是宿卫中军,结果差点丢了性命。
曹朋挠了挠头,“虎头哥,这是两码事。”
“怎么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