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铠

作者:老猪

    孟聚沉吟不语。王三期待地望着他,目光中已经带了敬畏的味道——不光是为了银子。王三觉得,今晚见到这新狼卫与以前接触的官差和缉捕们都不同。他有礼貌,尊称自己为“王三爷”,而不象刘真他们大咧咧地喊自己“老家伙”,他办事有条理,谦逊,态度温和,交往下来让人觉得——怎么说呢——很服气。这个年青人有一种魅力,令人觉得亲近但又不敢接近。

    考虑一阵,孟聚轻叹口气,把手从桌面上的银票上挪开:“王三爷,今晚多有叨扰,以后说不定还有麻烦的地方,这个,拿去喝碗热酒吧。”

    话音刚落,王三已将桌上的银票拿过,揣进怀里,动作迅速有如电闪雷鸣,孟聚只觉眼前一闪,银票已经没了——孟聚觉得,这家伙若是出手也这么快的话,那江湖上大名鼎鼎的闪电剑、快刀客等好汉也不必满世界地行侠仗义了,回家种地是正经。

    临走前,孟聚对王三说:“今天大家第一次见面,出了点不愉快的事,王三爷说是误会,那我也信这是误会吧。那几位拿刀子的朋友,我们给三爷面子,只当没见过他们。”

    “是是是,谢谢孟长官,谢谢长官抬举。”

    “但他们既然是三爷的朋友,那三爷你就得跟他们说说,靖安是有王法的地方,吃饭喝酒可以,玩女人也没问题,那些道上生意,就不要在这里弄了。不然的话,就别怪靖安陵卫不给道上朋友面子了,王三爷你也免不了关系。”

    王三拿了银子,笑得脸上都开了花:“那是,那是。咱们都是规规矩矩的良民,犯法的事咱不干,不干!”

    孟聚点头,抬脚欲走,刘真却说:“老孟,你先出去,我跟这老家伙聊两句。”说着,对孟聚挤眉弄眼地使个眼色。

    孟聚一愣,随即会意:“我在外边等你。”说罢,也不理会王三哀求的眼神,他自顾出了门,门飞快地在他身后关上了。

    孟聚站在门边,只听得门里传来刘真恶声恶气的吼叫:“老家伙,今天你的人把老子捅伤了,医药费给不给?误工费给不给?精神损失费呢?伤残金呢。。。什么,没钱?你说大声点!老子听不见。。。多少?有种你再说一次!老子被你打伤,你就赔这么点好意思吗~不要你赔了,老子照样割你一刀回来,你说割哪里好!”

    伴随着刘真的吼叫声,还有噼里啪啦的打击声,还有王三的惨叫和哀求声。

    孟聚忍住笑,走开几步。他看到柳空琴站在街边,安静得如一棵玉兰树。

    孟聚主动地走过去:“柳姑娘,守了一夜,辛苦了。”

    柳空琴抬眼望望他,却没说话。

    “柳姑娘,叶镇督要找的人,现在就在秦家大院里。我想调集人手去捉拿。”

    柳空琴的话语就如她的人,冰冷而平静:“大人指示,我只负责监督和协助,不干涉您的决策。”

    孟聚吸了口气,这个答复是早在他预料中的。

    “柳姑娘,叶镇督说过,为查办这个案子,我可以调用一个精锐中队——我请求立即出动。”

    柳空琴望着他,目光里带着惊讶。她想不到,这个看起来很书生气的年青军官竟然这么能干,几个小时就找到了线索,并敢下定决心出动人马了。

    “人马在哪里集结?”

    “靖安城的东街二巷,立即集结。请注意隐蔽,莫要惊扰了周围居民。”

    柳空琴面无表情:“好。”

    孟聚等了一阵,却见柳空琴还是站着不动,诧异道:“柳姑娘,你不回去传令调兵吗?”

    “不必了。消息已经传回去。孟候督察您现在过去,叶镇督的人已在那边等着您了。”

    孟聚一震,他打量柳空琴一阵:“没想到,柳姑娘您还是一位瞑觉师。失敬失敬。”

    见孟聚立即明白过来,柳空琴倒显得有些诧异了:“孟候督察见识很广啊。”

    “哪里,以前在洛京时听人说过罢了。”

    瞑觉师的历史和斗铠战士的历史同样悠久。传说最早——也是最强的——瞑觉师就是当年南唐开国皇帝李长生的首席军师沈天策,她也是瞑觉师一系的创始人。

    瞑觉师,就是一些具备特异能力的人。他们能用心灵感应向别人传递思想,同时能用灵觉掌握一定范围内的动静。瞑觉师在战场上的用途非常大,他伴在指挥官身边,用传心术向斗铠士们传达指挥官的命令,同时也用暝识术查探战场情报,向指挥官反映,使得指挥官能第一时间掌握战场形势,如臂使指地指挥部队,可谓斗铠部队的指挥中枢。同等数量的斗铠部队,有瞑觉师参与指挥的部队比没有瞑觉师的部队战力要高上五成,那是有组织杀无组织的区别。

    而瞑觉师的作用远不仅于此。强大的瞑觉师甚至能够心灵攻击,能发动“心灵风暴”,让对方官兵和铠斗士发疯致狂。没有瞑觉师守护的部队,甚至可能被对方一个“心灵风暴”就报销了——不过那种强大的瞑觉师也是传说级别的了,非常罕见。

    瞑觉师作用并不仅仅局限在战场上,在政界和民间同样用途很大。北魏朝廷在一些重镇和地方官府安置瞑觉师,担当地方镇抚与中央朝廷之间的联系人。借助瞑觉师,地方官能第一时间向中央朝廷报告突发情况和政务,中央借此也能迅速掌握地方实情,加强统治。

    瞑觉师作用巨大,但数量却极其稀少。不要说那种能发动心灵风暴的天级瞑觉师,就是一些粗通传心术的瞑觉学徒都是凤毛麟角一般稀少。

    第一个瞑觉师的出现至今已超过三百年了,无论在北魏﹑南唐还是西蜀,暝觉学科的研究都是关系国运的重中之重。那些拿着高薪学者们研究了近三百年,著作加起来能压死一个斗铠战士了。学者们划分了十几个分类学科,创造了大堆骇人听闻的学术名词——什么“脑垂变异”、“瞑觉天赋指数”、“波传递”、“波速递增”——据说有一次,当今皇帝拓跋晃突然心血来潮,召集皇家联合工场的学者们来请教瞑觉师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杯茶没喝完,拓跋晃就下令学者们统统滚蛋了——英明的陛下一瞬间就明白了,他一万年也不可能听懂这些的。

    瞑觉系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在最关键的问题:瞑觉师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或者更具体地说:如何大量制造瞑觉师?——各国依然毫无进展。学者们只知道,一名瞑觉师的产生,不但需要艰难的修炼和培养,耗费巨量珍惜物资,更重要的是——他(她)本身必须得有瞑觉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