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

作者:马伯庸



    “大人您要点什么?我这就给您去盛。”

    “当年洛阳一别,已经二十年,至今思之司马相如《上林赋》的曼妙,仍旧让人神往。”

    陈恭说道,老板象是没听见一样,自顾转过身去灶台里取出一个粗瓷大碗,用一块布擦了擦,搁到了大锅旁边。陈恭又把话说了一遍,他还是没说话,但动作明显已经放慢了。

    这是一套公用暗语。这套暗语每一位间谍和他的情报网络都知道,专门用于两条情报线的彼此识别。

    过了一阵,老板默默地转过身来,对陈恭用一种哀痛的语气说:“不要说了,我知道了。”陈恭一愣,按照规章,标准的回答应该是:“《上林赋》虽然曼妙,却不如《七发》慷慨。”老板这么说,他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这时候老板将灶台旁的麦梗推到一边去,然后取下鼓风箱的木杆与顶套,从里面取出一叠写满了字的纸来。

    “这就是你要的东西吧?”

    陈恭迟疑地接过纸,翻开来看,里面都是曹魏军事方面的文件,看来这里果然是“白帝”存放文件的秘密地点。老板蹲回在地上,重新将鼓风箱装回去,拉动木杆,灶下的火燃烧得更旺了。

    “我不懂你们的什么暗语,不过谷大人交代过,如果他出了事,就把这些东西交给说出这句话的人。”

    “唔……”陈恭不知道这时候该说什么好,“谷大人的死,对于我们兴复汉室的事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我也十分痛心。但是我们的工作还要继续,从今天起,我来接替他在情报管道中的位置,你们向我负责。”

    老板苦笑着摇了摇头,随手扯了一把麦梗扔进灶里:“什么兴复啊,汉室啊,这些我都不懂。我只是个老百姓罢了。”

    “那你……”

    “谷大人救过我一命,所以我才会随着他来到这上邽城。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报他的恩情。现在他已经死了,他的遗愿也已经了结,我想我也该回到西边我的族人那里,人死是要归根的。”他的声音就像是枯黄的落叶,充满了颓唐与哀伤,没有什么活力。

    陈恭这才惊觉这位老人原来是羌族人。老人站起身来,拿起大勺子在锅里搅动了一番,将香气四溢的羊杂碎倒进大碗中,然后用布把边缘抹干净,找了一片蒲叶盖到碗上,交给陈恭。

    “既然您拿到了东西,那这家店明日就要关了,以后还请大人好自为之吧。”

    远处塔楼的鼓声又再次响起,这是催促居民们快快回去家中。于是陈恭默默地离开了这间店,而老人并没有出门相送。

    回到家里,陈恭把门关好,点起了蜡烛开始逐一审视“白帝”谷正遗留下来的文件。

    这些文件包括曹魏军队的内部通告、训令、会议记录、人事调动等,价值相当地高;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它们不仅是关于天水郡府地方部队的情况,而且很多是涉及到中央军——比如郭淮军团——的动向。要取得这些文件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智慧啊,陈恭半是敬佩半是感伤地想。

    在谷正的文件中,有几份太和三年年初时的军议记录,那是当时郭淮召集地方部队与中央军将领的会议记录副本。陈恭注意到,郭淮在会议上反复强调了弩机在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举出了在第二次卫国战争——即蜀国的第二次北伐战争——中王双被杀的战例,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说魏军与蜀军在弩机技术上的差异是十年。

    另外几份军方内部下达的训令则显示:尽管王双阵亡这一事件被朝廷最大程度地淡化了,但军方对这一失利是非常重视的,曾经派人专门去陈仓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让军方高层大吃一惊,王双的全军覆没完全是因为蜀军拥有一种攻击力与射击频率都强于所有已知型号弩机的新武器。这一结果让魏军高层中的有识之士坐立不安。

    “这是当然的,我国或许国力不如魏国,但在技术上绝对是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地位。”陈恭不无得意地想,诸葛丞相在技术方面的投入是魏、蜀、吴三国中比例最高的,“方技强军”的战略让蜀军在技术上远远超过其他两国。

    这些文件都被编了号,并按日期排列整齐,这说明谷正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陈恭慢慢翻阅着这些文件,希望从里面能找到那名给事中的身份,可惜没有任何一份文件给予他答案——至少没有给予他明确的答案。

    陈恭失望地放下纸,打算去找些东西来喝,顺便拨了拨烛花。忽然,他注意到了在这堆东西的最后一页是一份标明为太和三年二月十日乙酉的文件。从日期来看,这是最新的一份文件,也恐怕是谷正在生前最后一份成果。

    这份文件是郭淮以雍州刺史的身份下达给天水太守府五兵曹的公文。郭淮在这份公文里要求天水太守府从邺城转调一份编号为“甲辰肆伍壹陆贰肆”的官员档案,列入府郡诸曹官员的编制中。郭淮在公文里强调,这次调动以非公开的形式进行,只传达到官秩两百石以上的官吏一级。

    在普通人眼里,这只是一份枯燥的文书,但在熟知曹魏官僚组织内部运作的陈恭眼中,这里却隐藏着许多东西。

    魏国的官吏档案均以天干地支外加数字来编号:“甲”字开头是内朝官员;“乙”字开头的是中央外朝官员;“丙”字以后则是诸州郡地方官。这份人事档案开头为“甲”字,说明他是一名内朝官员。而“辰”则表明他是现任官吏。接下来的前三位数字“肆伍壹”代表的是扶风郡,也就是此人的籍贯所在,后三位则是他的分类号。

    从习惯上,曹魏的官吏在调任升迁时,人事档案一定要跟随本人,所以这次档案调动的背后隐藏着一名内朝官员前往天水郡的事实。奇怪的是,这一次的档案调动来自于郭淮将军的命令,很明显这名官员来到陇西是因应军方的需求,然而档案却要被纳入属于文职的府郡诸曹编制之中。这个细节暗示这名官员确实是文职官吏。

    在公文中,郭淮既没有提这名官员的名字,也没有提到他的职位,只是给出了一个档案编号。很明显郭淮即使对天水太守府也是有所保留的,足见这次调动的保密级别有多么的高。

    陈恭看到这里,几乎可以确定这名官员就是他一直在找的给事中。给事中是内朝文官,近期内也确实有一名给事中前往天水——而且是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也与公文吻合。

    那么关键就是,这名给事中究竟是谁?

    陈恭闭上眼睛,慢慢地回忆当日他所看到的那五名给事中的资料,很快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五人之中,籍贯是扶风郡的只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马钧,字德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