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

作者:时久

  不久饶阳剩余步兵和蔡希德援军至九门,史思明故技重施,将常山围住,断绝粮道,妄图将李光弼困死城中。史思明与蔡希德合有三万步骑,双倍于常山守军不止,双方相持四十余日,陷入胶着。李光弼估计以一己之力难克史思明,致书郭子仪请求支援。

  郭子仪援兵未到,倒先迎来了长安的中使宦官,带来皇帝恩命,加封李光弼为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不过都是些空衔。

  除此之外还透露了一桩朝中变数:哥舒翰在潼关截获了户部尚书安思顺送给安禄山的书信,上书告发安思顺通敌,历数七罪,安思顺与其弟皆被处以极刑,阖家流放。

  安思顺原为朔方、河西节度使,李光弼、郭子仪都曾是他的下属部将。安思顺曾与安禄山约为兄弟,安禄山造反后安思顺就被皇帝解除兵权,征入朝中当了个挂名的户部尚书。

  李光弼对安思顺还有些旧日恩义,不由道:“安尚书虽曾与逆胡有过兄弟之约,但对陛下并无二心,否则以朔方、河西二镇兵力投了安禄山,大唐江山早已危急!况且哥舒将军早与安尚书不谐,单凭他截获的一封书信怎能轻易就将肱股之臣定罪处死?朝中竟无人相护?”

  中使叹气道:“西平郡王如今位高权重,手握我大唐江山命脉。说句不敬的,有安禄山逆反在前,陛下如今都得礼让他三分哪!朝中无人敢言,唯有右相出手救安尚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陛下旨意又下得仓促,眼睁睁看着安尚书殒命。”

  李光弼沉默片刻,心中已经明白过来,淡淡道:“右相有心。中使一路辛苦,请往驿馆暂歇。常山久战空虚,地方简陋,还望中使不要嫌弃。”命菡玉带中使去驿馆落脚歇息。

  菡玉领中使到常山馆驿落脚,离去时中使突然道:“少卿,右相有一封信命咱家转交。”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来递给她。

  菡玉接过,极薄的信封,打开里面只有薄薄一张笺纸,无头无尾地题了一句诗:柳条折尽花飞尽。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归不归?然而如今,在野,山河破碎,因安禄山;在朝,满目疮痍,因他杨昭。叫她如何归?往哪里归?

  她慢慢地将那笺纸折起,塞回信封中,对中使道:“有劳大官,请好生歇息吧,下官告辞。”

  中使问:“少卿不回信给右相吗?咱家可以代为捎传。”

  菡玉道:“不了,多谢大官。”将信收起,告辞回太守府衙。

  李光弼神色郁郁,见菡玉回来,忍不住向她抱怨道:“我素来敬重哥舒翰,敬他战功彪炳、威名赫赫,谁知为人竟是如此!武人讲的是忠、勇、义、气,如此狭窄心胸,这个‘气’字,他首先当不得;为着一己之私拿别人垫脚,草菅人命,也当不得这个‘义’字;居功自傲以权慑主,更当不得这个‘忠’字!无怪乎一入朝掌权便和杨昭反目斗起来,真是物以类聚!安禄山都打到潼关脚下了,这些人还只顾着自己权势利益窝里斗得欢,难道非要把大唐江山葬送了才心甘?莫怪你不愿待在长安,换了我也看不下去!”

  他一口气讲了好半晌,出了心中郁气,也不见菡玉应声,只是愣愣地出神,疑惑道:“你怎么了?”

  菡玉回过神来,扯出一抹浅笑:“师弟是三军主帅,如此愤世嫉俗、气急败坏的言辞在同门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可别流传出去,损坏大将威仪。”

  李光弼也笑了:“你少给我顾左右而言他,皱着个眉头忧心忡忡的,还来说笑话。”

  菡玉微窘,低了头不语,手触到衣袖一处尖角突起,正是袖中那封信。

  柳条折尽花飞尽,微带凄凉的词句,仿佛承载的并不只是离愁别绪,堵得她心头发慌。

  李光弼走近来,一手扶着她肩,轻声问:“朝中有你忧心挂怀的人?”

  菡玉退开两步转过身去:“在朝这些年也有一些交游的友人,一别之后杳无音讯。安禄山虎狼在侧,单凭一道潼关未必能一直挡住胡虏铁骑,潼关不守,长安岌岌可危,届时这些故友都将陷于危难……”

  李光弼笑道:“你担心得也太远了,不如先担心担心咱们自己。潼关好好地在那儿,安禄山在洛阳做他的皇帝梦,咱们可已经被困了四十多天了。”

  菡玉也笑,摊摊手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来这句话只能正着说,反过来就作不得准了。”

  李光弼看她满腹心事,偏还强作欢颜,不愿说与他听,想她在京多年必有许多际遇,一时之间难以言尽,也不勉强,一笑置之。

  --

  常山与敌军相持五十余日,终于迎来援军。四月初九,郭子仪自代州率朔方大军东出井陉,抵达常山与李光弼合师,共计有藩汉步骑十万。

  史思明听说郭子仪大军东来,立即解除常山之围退回九门,转攻为守。

  郭子仪年已花甲,半生戎马老当益壮。大军稍作休整,第二天便向史思明递书约战。

  四月十一日,郭子仪、李光弼与史思明战于九门县城南,官军出兵八万,留二万驻守常山,叛军则倾巢出动。郭子仪用李光弼故策,避敌骑兵精锐,以□□手和枪兵为主。

  此仗殊无悬念,叛军被打得大败。史思明仓皇往南逃至赵郡,蔡希德更是魂飞魄散,一直逃到九门南六百里外的钜鹿,听说官军只追史思明,并未分兵顾他,才敢停下来。

  河北、朔方之民饱受叛军□□,苦不堪言,此时听说官军大败史思明,纷纷起兵反抗响应,少者几千人,最多有两万人。

  安禄山自起兵以来所向披靡,志得意满,听说自己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史思明在河北被打得如同丧家之犬,大怒之下,派给蔡希德步骑两万,又令留守范阳的牛廷玠发兵增援,三方合兵共五万余人,其中两成是安禄山最精锐的部队,反击郭李。

  郭子仪归兵恒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以待。叛军来攻则固守,撤退则追击;白日陈兵耀威,入夜派小队人马偷袭扰乱敌营,使叛军不得安宁。

  叛军杯弓蛇影,时时严阵以待,官军却又偃旗息鼓;稍有懈怠,官军便又出兵侵扰,弄得叛军无所适从、疲惫不堪,自乱了阵脚。

  数日之后,郭子仪觉得时机成熟,与李光弼商议出战,军中将领都被召至中军帐听命。

  菡玉不在编制之下,不放心城门没个将领坐镇,自请留在城头看守。

  李光弼只觉好笑:“你可真是杞人忧天,我们只是一起去商量个事,史思明就算突然来袭,这几步路难道还来不及跑过来?”

  她最近有些心绪不宁患得患失,每每做出些莫名其妙的事来,问她却又说不上原因。李光弼嘲笑她一番,也不勉强,留她在城门守着。

  菡玉登上角楼,望着脚下一马平川的广袤土地,未及延伸到天边,便被崇山峻岭阻挡。五月里山上已是树木葱茏,那山远远看去便是深浓的黛色,轮廓并不清晰,灰蒙蒙的分不清哪个是山头,哪个是云峰。仿佛天与地连在了一起,到那里便到了尽头,山那边已是另一个世界。

  角楼上的哨兵看她望着远山呆立半天也不动,小声问:“少卿,那边也会有敌军来吗?”

  菡玉回过神,才发现自己看的是西面的太行山,而史思明在东南。她摇一摇头:“没事。你们小心看守,切莫懈怠。”

  她转身下楼,刚走到楼梯口,哨兵忽然喊道:“少卿,那边真的有人来了!”

  菡玉立即回角楼上,顺着那哨兵所指之处看去,果然有数骑从西南面向恒阳而来,远远看去只是一队移动的小黑点。

  哨兵问:“少卿,要不要禀报郭李二位大夫?”

  菡玉举手制止:“先不用,不到十个人,不足为惧。且看是什么来历。”

  不一会儿那几骑到了城下,领头的是名武将,带几名士兵和禁卫,中间拥着一名宦官,竟是皇帝又遣中使来旨。

  菡玉忙命开城门,亲自将这一行人迎进城来。

  武将先自报来历:“末将乃西平郡王麾下属将,王思礼将军之副。陛下遣使经潼关,事关重大,王将军担心有失,特命末将护送。”

  菡玉略感疑惑。中使有禁卫保护周全,王思礼还另派副将跟随,难道是机密军情?但若真像这副将所说事关重大,为何只派这几个人?要说是怕暴露行踪被叛军截获,这些人却又都是官军装束,毫不掩饰。

  她看一眼那名宦官,觉得有些面熟,应该是以前在宫里打过照面,但又想不起来究竟是哪处。

  “是何要事,如此大费周章?”

  副将摇了摇头,似乎很是无奈:“陛下有新的部署。”

  菡玉追问:“新的部署?难道是要调兵遣将吗?”

  副将重重叹了口气,面带忿郁:“将军有所不知,都是朝中奸……”想细说与她听,旁边那名宦官却朝他使了个眼色。副将便改了口,正色道:“敢问大夫何在?待中使宣过旨将军便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