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谦和谢元希不由面面相觑。
谢元希斟酌道:“十万担粮食,也就是镇国公等人今年三个月的口粮……难道镇国公已有了解决粮食的法子?”
辽东天寒地冻,只能种一季粮,但又因为只能种一季粮,他们种出来的粮食油脂特别重,小小一碗就能让人吃得很饱。
李谦想了想,道:“还是派个人过去看看吧?他们若是有了解决粮食的法子我们这边的负担也轻一些,怕就怕是镇国公要面子,不愿意跟我们说实话。”
之前马匹的事也是这样。
李谦送了一部分过去,镇国公推辞说他们的马场很快也要开始养马了,让他们不要再送。结果李谦之后发现,镇国公那边的马场马驹大多都夭折了,存活下来的不过十之四、五。倒是他在甘州的马场,仅去年一年生产的小马驹就够他再组建两支骑兵的了,反而是缓过了气来。只是镇国公府的话已经说出了口,他总不好盯着问,只能暗中写了封信给姜律,让他有事就说,不要藏着掖着。
姜律倒是像姜宪,爽快的很,直接开口向他要了二十匹母马过去。至于他那边的马场现在如何了,他也不知道了。
这些事谢元希都是知道的。
他不由叹气摇头,去安排人打探辽东那边的消息。
姜宪这边也觉得十担粮食虽能解姜镇元一时之忧,可明年秋收后就还粮,还是急切了一点,她写了封信直接去问姜律到底怎么一回事。
信刚刚送走,康氏从京城回来了。
姜宪亲自去迎了她,见到她之后不由地抱怨;“怎么去了这么长时间?中途也不来信说说大妞儿的情况,我和你大伯兄心里一直惦记着,就怕大妞儿的身体又有了什么变化?”
“没有,没有!”相比前一次进京,这一次康氏可谓是红光满面,她亲热地抱了姜宪的胳膊,高兴地道,“大妞儿比田医正之前认为的还要好,说最多再过两、三年就可以抱回家了。说起来都是白姐姐照顾的好,我就是做牛做马也报答不了白姐姐的恩情!”
“如此就好!”姜宪也为她高兴,帮她将有些凌乱的青丝捋到了耳后,道:“掌珠那里,你知道她的好就行了。如今大妞儿没事了,你也可以安安心心地去甘州服侍阿骥了——阿骥今年是和我们一起过的春节,你可不知道,孤零零的一个人,不是领着慎哥儿玩,就是领着你娘家的小兄弟玩,这个年过得可凄惨了。”
康氏的耳朵都红了。
姜宪催她:“你梳洗完了也不用来和我问安了,先回娘家和亲家太太说一声。也让亲家太太高兴高兴。之前郑家娶新媳妇的时候亲家太太还和我念叨来着,说起你这一去快半年,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照我看来,最担心的还是亲家太太。”
康氏笑盈盈地应了,由随行的丫鬟婆子簇拥着回了自己的院子,心里却感激涕零,要不是遇到了姜宪,她的日子还不知道会过成什么样。
姜宪怕李谦担心,让人给李谦也送了个信。
李谦晚上回来的时候就问姜宪:“弟妹回娘家了?”
姜宪点头,笑着帮李谦更衣。
李谦就耐着性子随着她来——姜宪从来没有服侍过人,不过偶尔兴起,会帮他更衣,若单纯地从舒适程度来论,姜宪连个末等的小丫鬟都不如。可因为这个人是姜宪,两个人就是整个衣襟都觉得眉目间带着几分柔情蜜意,岂是外人可比的。李谦因此格外喜欢姜宪服侍他更衣,不仅可以说说体己话,还可以趁机亲亲面颊,亲亲小嘴什么的。
姜宪当然也是因为喜欢和李谦腻歪,才会时而动了服侍李谦的念头。
不过今天她有事要和李谦说,李谦亲过来的时候她索性转过脸去,让李谦原本准备落在她面颊的吻落在了她的红唇上,然后嘴角轻启,和他交换了一个甜蜜而又悠长的亲吻,这才道:“你派到福建的人可听到了什么消息?”
李谦一面将姜宪没给他系紧的衣襟重新加固,一面微笑道:“你是说蔡如意带着赵啸长子进京的事吗?”
看来李谦也得到了消息!
姜宪点头,把自己系了一半的衣衫推给了李谦,道:“赵啸自她上次杖毙了他的通房之后,这两年老老实实的,连听戏的爱好都渐渐放弃了,更不要说去梨园给戏子捧场了,俩人看上去倒也是相敬如宾,琴瑟和鸣的。她怎么就突然携了长子进京……”
前世发生的事,始终影响着姜宪。
她觉得蔡如意不可能像靖海侯府对外所说的那样,蔡如意带着儿子进京,是为了去给晋安侯祝寿!
李谦道:“我也没有查出来。不过,我已叮嘱京城里的人注意了。看蔡氏回京之后都会和哪些人接触!”
姜宪暂且安心。
李谦觉得姜宪对靖海侯府的事太敏感了。
他道:“不管赵啸打什么主意,福建离京城千里之遥,想跨越这距离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就算蔡氏和韩太后的关系再好,那也是因为利益一致而渐行渐近的关系,经不起风吹雨打的,你就别管她们了!”
姜宪何尝不知,她只是直觉这件事不简单罢了。
她嘴里掠过一丝苦涩,没有继续和李谦说这件事,转而说起郭氏来了:“说是四月初临盆,我和二弟妹都是回不去了,到时候让情客或是百结代我走一趟吧?”
情客和百结虽然出了阁,但因为云林和卫属都忙,夫妻之间也是聚少离多,她们没事的时候不是来姜宪这边走走,就是去七姑的善堂看看,倒也琐事颇多。
李谦笑道:“这倒像是找了两个管事妈妈一般,还不用付工钱!”
姜宪听了一愣,随后忍不住哈哈大笑。
李谦就道:“如今郑从也成了亲,郑太太也安心了。我想请了郑缄给慎哥儿启蒙,你觉得如何?”
为慎哥儿的事,夫妻两个已经讨论了很久,只是李谦一直没有决定下来,姜宪又和陕西的这些文人不熟,没有更好的建议,只能听李谦的。
此时李谦一提,姜宪越想越好,连声道:“那郑先生是什么意思?他愿不愿意收了慎哥儿!?”
“这件事还是亲家老爷跟我提起的。”李谦笑道,“我请康先生去探了探郑先生的口气,没想到郑先生居然答应了。我就在想,等哪天和你说说,再悄悄地去看看,再正式聘请郑先生也不错!”